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简单的一年级148句精选

2023-08-06 22:54:23 来源:句子摘抄 点击:59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简单

1、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简单的四句,五言绝句

(1)、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唐代殷尧藩《同州端午》

(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3)、温馨提示:承接家用电器选购使用维护保养网上专业人士(限上海市)

(4)、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诗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5)、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端午节快乐,描写端午节的诗词有哪些《五月五日》

(6)、四个老人家打麻将,一圈后一人去厕所,上完厕所后把打麻将这事给忘了,直接回家了。

(7)、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9)、赏析:这首词蕴含了浓重的民族风味,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道出了端午时节的忙碌。“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家人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画面,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

(10)、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1)、粽子是中国传统的节日食品,农历端午节前后上市。由于各地的口味和饮食习惯不同,粽子的用料和风味也因地而异,各有特点。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12)、竹叶于人绿,榴花此日红。未须嗟旅泊,吾道岂终穷。

(13)、《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年代:宋作者:苏轼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14)、赏析:整首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

(15)、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16)、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__苏轼《浣溪沙·端午》

(17)、译文: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18)、赏析:端午节起源的一种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诗人感叹屈原作为忠诚的臣子所受到的冤屈。

(19)、赏析:这里的“五丝”就是指百索、长命缕,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一种期盼,反映出唐人乐生、重生的人生态度。

(20)、赏析:整首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

2、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简单的一年级

(1)、赏析:诗中提到的端午节的习俗:饮用菖蒲酒,雄黄酒点额,门上贴驱邪符。

(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3)、老农说:很简单,你今天和她睡了,明天还想和她睡,这就是爱情;你今天和她睡了,明天还得和她睡,这就是婚姻。

(4)、但即使在这种境况下,他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而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5)、译文: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6)、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7)、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8)、五月里石榴花儿红艳艳,绿杨雨中默默站立,丝线缠裹的粽子盛放在金盘里,扇子上面画着双凤凰,正是端午时节,浴兰汤,喝菖蒲酒,树叶丛中黄鹂的叫声打破了女子的好梦。上片写端午节的风俗。用“榴花”“杨柳”“角粽”等端午节的标志性景象,表明了人们在端午节的喜悦之情。下片写端午节人们沐浴更衣,饮下雄黄酒驱邪的风俗。后面紧接着抒情,抒发了一种离愁别绪。

(9)、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0)、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__殷尧藩《端午日》

(11)、同州端午(唐·殷尧藩)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12)、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13)、赏析:文天祥在德祐二年(1276)出使元军时被扣,在镇江逃脱后,又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14)、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__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15)、宋代诗人苏轼的《六幺令·天中节》中,则是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

(16)、翻译:己酉年的端午那天,天公不作美,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眼望去,一片天昏地暗;整个旧罗江上,没有一处可以让人竞渡龙舟,借以凭吊远古英雄屈原的灵魂。石榴花如火地开着,似乎正在笑话我,我只好自我解嘲道:其实,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今天,我虽无法凭吊屈原,我也一样仰慕他。

(17)、译文:五月端午节日适逢接近仲夏,时令气候清凉白天渐渐变长。盐佐料已放在鼎里可以吃梅,畅饮美酒举杯劝酒尽情谈笑。端午节是古人遗留下的习俗,到现在时间久长已延续多年。

(18)、《贺新郎·深院榴花吐》年代:宋作者:刘克庄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19)、翻译: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20)、本诗出自《全唐诗》。诗人杜甫描写了端午节的风俗,实际上是描写了自己在做官之后的心情。“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是叙述端午节的风俗,与题目相对应。意思在说,在端午节时期,皇上赐给我了名贵的官衣,在这样的端午节被恩宠。

3、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简单一点的

(1)、翻译:端午突遇风雨天气昏沉阴暗,汨罗江上无人凭吊逝去的屈原。

(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3)、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4)、江苏省苏州粽子长而细,为四角形,有鲜肉、枣泥。豆沙、猪油夹沙等品种。特点是配料考究,制作精细。以猪油夹沙粽子为例:选用上等红小豆,煮熟后去皮,滤沙,再加入成倍的砂糖和适量的油脂熬制成馅。裹扎时馅里还要夹一块肥板油(或膘肉)。煮熟后成水晶般明亮的脂肪,口味甜美。

(5)、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6)、佳人相见一千年。有关端午节快乐诗句有关端午节快乐诗句

(7)、区别在于:情人节烧真钱,说一堆鬼话给人听,清明节烧假钱,说一堆人话给鬼听…”

(8)、关于端午节第一个就会想到肯定是爱国诗人屈原,而古代在端午诗歌也会缅怀屈原。

(9)、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由龙之门大语文整理排版。仅供学习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10)、司机掐断烟头狠心的说道:“真正能阻止离婚的婚姻法是,离婚后房子归国家!”

(11)、宋代诗人陆游在《乙卯重五诗》是这样描写端午的:

(12)、端午佳节的黄昏被绵绵小雨浸润,我寂落的独自轻掩门扉。梁间的燕子带着它的雏鸟全都离开了,面对如此冷清的雨夜怎不让人黯然销魂,只能徒劳的向梁间寻觅燕子往日栖息的痕迹,怀念一下往日热闹欢欣的时光。

(13)、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14)、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15)、(这首诗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言近意远,言简意深。)

(16)、空惆怅,谁复吊沅湘。——舒頔《小重山·端午》

(17)、赏析:“竞渡”就是现在赛龙舟活动的前身。为了衡量竞渡的胜负,唐人创造了“锦标”的比赛制度,指在龙舟划到终点的时候,以抢夺浮标来判断胜负,抢得头标的人就是比赛的冠军,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

(18)、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耳不听、湖边鼍鼓。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时展卷,诵骚语。

(19)、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唐代杜甫《端午日赐衣》

(20)、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4、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简短版

(1)、古往今来,描写端午的佳句很多,有“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的景致,有“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的民俗,有“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的竞渡,还有“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的哀思……

(2)、(译:明明是忠言,却不被楚王采纳,最后落得个沉江而死的下场,但是留下的文章却像星星一样永垂不朽。再倒一杯昌歜酒?为屈原击节歌唱吧!)

(3)、食棕:最简单的不过一片青叶环抱着一团米饭,带入淡淡清香,却是人将自然融入生活的诠释。

(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5)、诉衷情令·端午宿合路(宋·姜夔)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白头行客,不采苹花,孤负薰风。

(6)、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1))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7)、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承载皇上的盛情。

(8)、《午日观竞渡》是明代边贡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从端午节期间戏水,赛龙舟的风俗开始写起,触景生情,表明了对屈原的思念,对异乡的端午风俗的赞同,在闲暇的日子里总会有一丝丝闲愁。

(9)、这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节时写的一首诗词。此时已是仲夏,盐梅佐酒,与众人共饮。祝黎民百姓们越来越好,众大臣共同辅佐创造昌明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这么忠贞不那么后世子孙一定会福泽绵延。

(10)、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

(11)、这些关于端午的这些古诗词,你知道多少?(说不定明年的高考就考到了呢)

(12)、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共饮一杯。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鸣叫安慰着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时光中在梦中、枕上听到的一样。

(13)、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4)、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15)、这首诗歌描写了袁易对爱国诗人的惋惜之情,希望自己也能和屈原一样为了民族大义奋不顾身。

(16)、端午节诗句:《端午日赐衣》作者: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17)、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18)、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唐·权德舆)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19)、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20)、这是儿时每到端午孩子们都会念念叨叨的一首民谣。

5、关于端午节的古诗简单易懂

(1)、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2)、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3)、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__殷尧藩《同州端午》

(4)、译文: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5)、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6)、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⒒鹘诶足巽伲�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G鬣动,�E�X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7)、但为什么只有农历的五月才正式命名为端午节呢?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8)、想知道2020年端午节更多放假安排,请点击》》》》2020端午放假安排时间表

(9)、虽说有些神化,但一位诗人,能够被人们近两千三百年一直祭奠,他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着实令人敬仰。

(10)、唐代诗僧,昭宗时居长安,为文章供奉。与郑谷、齐己为诗友。曾游南五台。

(11)、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宋・卢祖皋《小龙吟淮西重午》下阕  

(12)、龙舟竞赛为的是深切纪念屈原的千古冤屈,忠烈之魂一去,不能回还,国破身死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

(13)、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14)、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15)、满江红·端阳前作(宋·王充)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16)、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17)、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18)、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唐·杜甫)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向公泣血洒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向卿将命寸心赤,青山落日江潮白。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19)、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20)、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__张耒《和端午》

(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3)、赏析:“端阳”即端午节。“海榴”即石榴,古人因为石榴从海外传来,所以称“海榴”。端午日风雨大作,天昏地暗;汨罗江上无处可以竞渡龙舟,来凭吊屈原的英灵。石榴花盛开,应该会笑话我,“陶渊明既使不喝酒,也一样仰慕屈原卓然不群的清醒。”

(4)、苏轼在这首端午的诗中,描绘端午的习俗:童之臂、门之艾、菖蒲之剑、风筝漫舞、对酒当歌、龙舟竞发、诵君之赋,哪个不是美轮美奂的图画?

(5)、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6)、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7)、诗人感叹世道的不公平,如此大的江水却洗不清爱国忠臣的冤情。

(8)、在这端午热闹之际,作者看到周围有浓郁的节日氛围:“挂艾草、悬蒲剑、饮蒲酒,划龙舟...”,但作者年事已高,感慨到人生易老,年华易逝。

(9)、《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年代:唐作者:权德舆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

(10)、赏析:从唐玄宗这首诗中可见当时的端午传统,过节有五天,而且在节日期间要听“五音”、系五色丝续命索、采花佩戴、食粽子等,反映了在唐代时端午习俗已趋于成熟,是人们普遍遵行的重大节日。

(11)、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2)、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以“端”来称呼,元代陈元靓《岁时广记》云:“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初二为端数以至五谓之端五。”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

(13)、这首诗具体描写了当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平淡的闲言琐事在诗人的笔下变得瑰奇纯粹。

(14)、赏析:这里的“五丝”就是指百索、长命缕,表达了人们对长寿的一种期盼,反映出唐人乐生、重生的人生态度,他们追求幸福快乐的生活。

(15)、如今,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已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不妨让我们闻着棕香,沾着艾味,徐徐走进古人的世界。

(16)、《史记》有记:屈原,春秋时期楚国大臣。力主抗秦,却因此遭受谗言,去职流放。流放途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祖国被侵,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而亡。从此,屈原成了端午不可不提的人物。

(17)、赏析:这首诗是写“竞渡”的名篇,把竞渡活动写得最为传神,洋洋洒洒几十字,把竞渡的激烈场面、围观的喧嚣氛围描写得淋漓尽致。

(18)、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文天祥《端午即事》

(19)、翻译:白发垂到了肩膀一尺之长,已经在异乡过了三十五个端阳了。

(20)、赏析:整首词即景生情,旅居在外的诗人在端午节时回忆起往昔的热闹时光,眼下身边却没有友人的陪伴,心中不免生出寂寥、落寞之闲情。

(1)、作者从端午竞渡纪念屈原的千载冤魂说起,虽然忠烈之魂一去千载哪里还能回还啊,国破身死的屈原现在还能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2)、翻译: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3)、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4)、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5)、(注:碧纨(wàn):绿色薄绸。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huán):女子的发髻。)

(6)、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7)、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8)、(译:在端阳这天,懒得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惯,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9)、成本价后面随便想加几个0就加几个0的,就叫文物!

(10)、龙之门大语文“话”出你的世界第2期线上作文课——让诗词积累与写作表达在这个季节碰撞出最绚烂的文学之花。

(11)、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__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2)、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13)、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代苏轼《浣溪沙端午》

(15)、端午节,这个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古老的传统节日,经过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魅力。历代文人墨客以端午为题,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吟诗词感古人端午情怀,让我们从关于端午节的古诗配画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

(16)、这首诗歌的意思是在石溪住久了开始思念端午时节的场景,在驿馆楼前观看开始行动的时机。鼙鼓初击时似雷声,兽头吐威,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多条船像龙一样的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17)、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8)、《端午即事》年代:宋作者: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在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19)、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股肱良足咏,风化可还淳。

(20)、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端午时,东坡被惠州已是第二个年头了,在端午节这个团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词送给她。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活动。

(1)、《乙卯重五诗》具体描写了南宋在端午节这天的生活习惯。作者吃了两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枝。依旧俗,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到了晚上,他身心愉快地喝起酒来。

(2)、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3)、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4)、赏析:“艾符”指艾草和驱邪符,端午日挂在门上以辟邪。“蒲酒”即菖蒲酒,饮用以养生,古人有端午节饮菖蒲酒的习俗。少年逢节日自然欢愉,老了却多感慨,不学人家悬挂艾草和驱邪符,只想喝一杯菖蒲酒,闲聊天下太平。白发日渐增多,石榴花年年应节而开,红锦一般耀人眼目,不禁感叹千年之中,圣贤和蠢人同归黄土,有多少人湮没无闻,又有几人能名垂青史?

(5)、赏析:岸上人惊讶地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其实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在空中翻飞,锣鼓喧闹在清清的水流上。屈原的冤屈终究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不觉得其中有什么忧愁。

(6)、忆秦娥(宋·陈与义)鱼龙舞。湘君欲下潇湘浦。潇湘浦。兴亡离合,乱波平楚。独无尊酒酬端午。移舟来听明山雨。明山雨。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7)、唐代诗人陈义在《菩萨蛮·包中香黍分边角》中描述了包粽子,佩戴五色丝线,挂菖蒲的小习俗:

(8)、翻译: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