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的唐诗望月怀远67句精选

2023-08-06 23:05:44 来源:句子摘抄 点击:59

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

1、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全诗

(1)、一方面是他与当时文人结交广泛,多有提携。如王昌龄在秘书省时曾是其属下,他提拔王维为右拾遗、卢象为左补阙,在荆州时请孟浩然做幕宾。任中书令时,与裴耀卿往来密切。这些人也都是张九龄的诗友,有诗作往来。

(2)、平平中仄平,第三个字可平可仄,所以这首中“觉”不太引人注意。感觉知觉的觉,在普通话中是二声jué,但是在古韵中是入声,入声三觉(知觉),也是仄声。

(3)、《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

(4)、海上面升起了一轮明月,你我天各一方共赏月亮。

(5)、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6)、据说为了维持风度仪表,张九龄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发明。当时大臣们上朝都要带笏板,笏板就相当于今天的记事本或者iPad,用以写下要汇报的事项,或者随时记录皇帝的最高指示。以前文武大臣们出门上马或坐轿,都是把笏板往腰里一别,就跟乡野村夫插烟袋一样。张九龄觉得如此装束太煞风景,就让人做了个很精致的笏囊,每次上朝的时候就把笏板装进笏囊里,然后让随从捧在手中,在后面跟随,他自己只管昂首挺胸向前走,再也不会因为腰间那个多余的笏板而有损他的仪表风度。九龄此法引得朝臣们纷纷效仿,连唐玄宗每天看到张九龄上朝时候,风威秀整、气质卓越,便高兴地对左右说,朕每见张丞相都感到精气神为之一振哪!

(7)、那么盛唐最后一代名相张九龄的,他的厚度、广度、深度、高度、风度、气度与温度又是怎样的呢?广东的韶关,至今还有一条街道,就叫风度路,这条街的名字便因张九龄而起,因为张九龄就是广东韶关的曲江人,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任丞相的岭南人。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曾经称赞张九龄,说他:“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8)、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他受李林甫排挤,被贬为荆州长史(相当于从国务院总理贬为荆州市委办公室主任),从此唐朝就进入了长达十九年的李林甫时代。开元盛世也一步一步蜕变为天宝乱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整个大唐王朝由盛到衰。

(9)、天涯共此时,这句由景及人,开始怀远。因为月亮,诗人开始怀念起远方的那个人;又因为同在一片月光下,让远隔天涯的双方,一下觉得拉近了距离,似乎变得触手可及了。这一句诗,上承南朝的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下启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些都是“天涯共此时”啊!所以这些诗句是中国人面对明月时,用以表达思念之情的千古名句。

(10)、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11)、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能引发很多离别相思之人的普遍共鸣。可以表达对爱人的思念,也可以表达亲人、友人的思念。这种思念是美好的,并不特别感伤。而且因为月光的辉映,有了一种别样的诗意。

(12)、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13)、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14)、⑵“海上”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15)、⑹“不堪”二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赏析: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

(16)、每天读一首好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41)

(17)、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18)、有情人怨恨漫漫的长夜,彻夜不眠将你苦苦思念。

(19)、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月光饱含我满腔的心意,可是又怎么赠送给你呢?还是睡罢!睡了也许能在梦中与你欢聚。”“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没有深挚情感和切身体会,恐怕是写不出来的。这里诗人暗用晋陆机“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两句诗意,翻古为新,悠悠托出不尽情思。诗至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令人回味不已。

(20)、问题出在夕、烛这两个字,一个一声,一个二声。但是这两个字在古韵中都是入声字,属于仄声,(夕:十一陌)、(烛:二沃) 。

2、张九龄的唐诗望月怀远

(1)、⑷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2)、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4)、所以他在“海上生明月”之后,想及“天涯共此时”,然后会自然而然地说出:“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这里的情人,当然不是杜拉斯的情人,当然也可以包含杜拉斯的情人。既可以是指作者自己,又可以是指天下一切有情人。有情人天各一方,在世界的不同的角落,大概都埋怨着这慢慢长夜之难捱吧?他们孤身彻夜不成眠、他们辗转反侧起相思,所谓“竟夕起相思”。漫漫长夜相思之长,竟从明月所生之处而来,让人对这种相思也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5)、夕、烛,这两个都是仄声,因此这两句黏连无误: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没有犯失粘的问题。但是有个字,因为出在平仄不拘的位置,就不太好判断了。

(6)、《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全诗的意思是:

(7)、因为睡不着,他觉得可能是因为蜡烛光太亮了,就把烛光给灭了,不料满屋的月光却亮如白昼。怜,爱,诗人觉得月光很美,很可爱。他索性起来,披着衣服站在庭院里,站了好久,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滋,湿润。

(8)、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9)、不堪,不能。盈手,双手捧满之意。他很想把这月光抓起一把送给远方思念之人,但他发现做不到。于是他就想我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在梦里能见到那个人。

(10)、这首诗的释义很容易找到,老街说下阅读古诗词需要注意的小知识。入声字 今古韵不同的现象。《望月怀远》是一首标准的五言律诗,每一句都严格合律。因此我们会发现,按照普通话的平仄来看,有几句似乎是出律的。

(11)、全诗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因望而怀,寓怀于望。开头一句意境雄浑阔大,起势遥远,没有写“望月”,但望的神情隐约可见,“天涯”二字接得自然,照应到了“远”,而暗示了“怀”,诗人怀想远在天涯的“情人”也和自己一样,同时在望月。四两句承接前两句来说,情人相隔,远在天涯,因而生怨,于是通宵望月而怀相思之苦。六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怜光满(还是望)而灭烛,因夜深怀人,不能入睡,月下露水,润滋披衣(还是怀人所致)。八句写月光如此美好,想抓一把赠给远在天边的“情人”(望月而想到将光辉增与对方);如此良辰美景,却天涯阻隔,情何以堪?还是做个好梦吧,或许能在梦中相见(最终还是无比怀念)。全诗句句扣住“望月”的景色,表达出“怀远”的情感。

(12)、⑶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13)、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14)、有情之人埋怨夜晚太长遥遥无期,整个晚上都在思念着远方的那个人这是。

(15)、所以我们在《春江花月夜》里也说过,“海上明月共潮生”的“生”和张九龄“海上生明月”的“生”都是生命的生,生机的生,而不止是一个动态升起来的“升”,这里的意境便别有生机、别有生趣、别有一种人生的境遇。既然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那么接下来的颈联便突然落到了生活的细节上——“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是说身居室内,灭烛望月,一个“怜”字便让人心生爱意。中国人较为含蓄,不直说其爱,在古诗词中要说爱常以“怜”字相替,因为怜爱怜爱,怜就是爱的意思。所以灭烛望月、清辉满屋是更觉可爱,而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愈加陶醉。

(16)、《望月怀远》只有一首,没有其五。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17)、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18)、从月出东斗直到月落鸟啼,是一段很长的时间,诗中说是“竟夕”,亦即通宵。这通宵的月色对一般人来说,可以说是漠不相关的,而远隔天涯的一对情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只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三四两句,就以怨字为中心,以“情人”与“相思”呼应,以“遥夜”与“竟夕”呼应,上承起首两句,一气呵成。这两句采用流水对,自然流畅,具有古诗气韵。

(19)、诵读这两句,要注意诗句写的是深夜的一些小举动,悄悄的,露水落下,也是悄无声息,宁谧安静。要读出一种宁静的感觉。尤其是“觉露滋”三个字,是润物无声,要读得轻柔。就在这清辉的沐浴之下,诗人内心归于平静。

(20)、《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3、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怎样读

(1)、《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六句承接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2)、清迥江城月,流光万里同。所思如梦里,相望在庭中。

(3)、秋风下山路,明月上春期。叹息君恩尽,容颜不可思。

(4)、结束语张九龄是开元时期,唐玄宗的明相,他在唐中宗李显景龙初年(707年)进士及第。从张九龄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格律诗已经很成熟了,五言排律甚至成为试帖诗的主要诗体。

(5)、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6)、诵读,以平和中正为主,适当注意变化就行了。

(7)、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8)、诗人很想抓一把月光送给对方,这脑洞是不是有点太大了?西晋大才子陆机有诗句“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所以这脑洞是由来已久的。“不堪”,是“不能”,他发现他做不到,那怎么办呢?“还寝梦佳期”,还是回去睡觉吧!说不定在梦里还能梦见对方呢!

(9)、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

(10)、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11)、论词句中的意象与意境而言,前有谢庄的《月赋》说“隔千里兮共明月”,后有苏东坡的《水调歌头》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与意境确乎都相差不大,但不知为什么,唯有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说得那么自然而然,却又意境雄浑阔大,感觉随口一读,胸怀之间便随明月生出一种浩大却温暖的感觉来。

(12)、zuî zhě:zhāng jiǔ líng

(13)、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4)、每天读一首好诗:王昌龄《出塞(其一)》(38) 

(15)、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

(16)、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

(17)、张九龄七岁知属(zhǔ)文,有文名,张说(yuè)称他“后出词人之冠”。意思是说,将来他会成为诗坛一代宗师。他的《感遇》诗12首,其一被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他的《望月怀远》更是家喻户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可以说,他是张说之后又一个既有权位又受人钦慕的文坛宗主。

(18)、注解灭烛两句:刻划相思时心神恍惚,不觉从室内走到室外。爱月灭烛,露凉披衣,写尽无眠。

(19)、我又想到今年诗词大会上,一个16岁的上海女孩子叫姜闻页,在场上,面对他人咄咄逼人的气势的时候,淡定地说出:“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既然有一颗热爱诗词的本心,自然一切都云淡风轻。而“兰叶春葳蕤”和“草木有本心”,其实都来自《唐诗三百首》中的第一首,就是张九龄著名的《感遇》十二首中的第一首,诗云:“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0)、“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两句,转写相思的客观情状,因怜光满(就是月光太亮,还是望)而灭烛,因夜深怀人而不能人睡,于是披衣站立,月下露水,润滋衣服(还是怀人所致)。

4、唐张九龄诗望月怀远

(1)、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2)、座主登庸归凤阙,门生批诏立鳌头。玉堂旧阁多珍玩,可作西斋润笔不。

(3)、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4)、遗憾不能送给你,是对着对方说话,情绪是“起”,升调;还寝梦佳期,是自我安慰,也是留有希望,情绪是“落”,但不苦涩,用降调,而且要读出一种期盼和希望的感觉来。

(5)、张九龄,在唐朝历史上是一代贤相,是以一个政治人物的面孔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可他同时也是一个在外做官的游子,离开亲人和家乡,此时此刻,怎能抑制内心的冲动呢!张九龄是我们大家熟悉的诗人,我就不费笔墨了,还是一起来享受这首诗带给我们的感动吧!

(6)、第一句,用的是“生”明月,跟《春江花月夜》“海上明月共潮生”一样,写出了初升月亮的纯洁美好,犹如婴儿一般。冰轮涌出,海浪翻滚,清辉闪耀,意境非常壮阔,气象不凡。

(7)、可是唐玄宗虽然如此看好张九龄,并最终拜他为相,甚至因此也取得“开元盛世”的辉煌成果。可唐玄宗在长期的政治劳作之后啊,对政务事必躬亲的做法已产生厌倦,想退入深宫享受人生,又想用政治制衡的方式钳制众臣,于是便提拔了一代奸相李林甫,以制衡张九龄。张九龄是一个极坚持原则的人,又敢于直谏,所以虽然他风度仪表乃至才学超群,但前与姚崇,后与李林甫、牛仙客,包括与玄宗本人都产生了不小的矛盾,最终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的种种手段下,张九龄被罢相,出任荆州长史。就是在荆州长史任上,他赏识人才,将一生不得志的孟浩然引入幕府,同时也是在这一段罢相之后的人生落寞期,他写下了著名的《感遇》十二首和这首千古传诵的《望月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