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简介资料和主要经历79句精选

2023-08-28 16:18:38 来源:句子摘抄 点击:59

孔子简介资料

1、孔子简介资料10个字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九月份,接待诗人西川一起去参加阿根廷罗萨里奥国际诗歌节,当月月底将迎来全球孔院日活动。之后有“中国国庆文化周”活动,HSK/YCT考试。十月二十六日,我们孔院将组织开办关于“一带一路”的研讨会,研讨会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共同畅谈。

(3)、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曲名是《文王操》。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4)、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5)、孔子在郑国时,与弟子失散,孔子独自站立在郭东门。有人告知子贡,东门有人仪表像丧家之犬。弟子终把孔子寻回,并将此话告诉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6)、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 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7)、2018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语  文

(8)、宫廷类:明清时期,统治者为加强封建统治秩序,纷纷标榜“崇儒尊孔”,对孔子后裔“恩渥备加”,衍圣公定期朝觐,专折奏事,与朝廷和各级官吏关系密切,孔府档案中有很多表笺奏章、朝会纪实、来往公文等有关政治方面的内容。

(9)、在2014年我刚到阿根廷时,曾与拉普拉塔大学人文系的文学教授交流,他是研究法国文学的。按常理上来说,即使只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学也应该对其他国家的相关领域多少认识一些,但当我问他认不认识莫言时,他摇了摇头。

(10)、待数字化系统启用后,全世界想要了解家族历史的孔子后裔,足不出户便能查询。孔君介绍,在孔子世家网中已经有了“资料下载”一栏,其中就有“家谱常态化续修表格”、“家谱常态化续修表格填表说明”等文件,“以后不在曲阜的孔子后裔,如果想要续家谱,又无法赶到曲阜来,那么在这个平台上就可以轻松进行。”  

(11)、颜无繇。鲁人,字路。《论语》中提及一次。他就是颜回之父。“孔子始教学于阙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③漆雕开鲁人,字子开,又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论语》中提及一次。他专攻《尚书》,不愿出仕。

(12)、百度百科-淮南子·人间训老子孟子孔子的故事(古文)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

(13)、龙:“中华文化”的概念范围很广,教外国人如何讲汉语、怎么包饺子、剪纸等,这些都是表面的技能,通过练习都可以掌握,但核心的文化观、价值观等中国传统的思维是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并让学生完全融会贯通的,中国人讲“只可会意不可言传”,这是一个民族的精髓,但这种精髓是可以通过基础的技能慢慢接触到的,比如我们教授汉语,同时也要讲解中国历史,毕竟“文史不分家”嘛。我们教授剪纸,会进一步介绍更多的中国民俗。同时,定期开设一些讲座,比如前段时间的端午节,我们会提前向学生们讲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及它所象征的意义。在这样一点一滴中,我们相信学生会逐渐领悟到中国人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思维。

(14)、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成为“圣人”和“仁人”的道德理想,认为“仁”具有最高的道德价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他重视道德修养,强调自身的努力,即“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

(15)、我们的学生主要以拉普拉塔大学各院系的学生为主,同时也招收中小学生、从业和退休人员等。HSK一共分为五级,本院学生多数集中在四级。每年一级的考试通过率为100%,二和三级会有几名学生落榜,总体通过率在90%以上。本院于每年五月和十月开考,学生多数会选择十月份。

(16)、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祖籍宋国栗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17)、孔子说,自己15岁那年,脑洞大开,开始发愤图强努力读书,所以说十有五而志于学。30岁的时候,孔子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民办学校,可以靠着学费和劳务费来养活自己,所以说三十而立。40岁的时候,孔子奠定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民办学校也越办越好,所以说四十不惑。

(18)、宪问第十四(主要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19)、龙:收获还是相当大的,旅阿从教的这些年让我感同身受了很多事,首先从语言方面来说,在阿根廷我接触到了很多灵活性、当地化的本土西语。以我从事的拉美文学的研究方面来说,阿根廷给了我很多来自第一渠道的信息,在此我可以阅读到很多第一手资料,参加最前沿的关于拉美文学,关于博尔赫斯的研究报告会,这对任何一位从事研究的人来说都是让人兴奋的。

(20)、端木赐卫(河南)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论语》中提及三十八次。他能言善辩,以口才著称。孔子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见于《论语》的,以他为最多,孔子器重他仅次于颜回。他和子路正好是一文一武,可比之为孔子的左右手。他是孔门中培养出来的外交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评论说:“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他实在是孔门弟子中最善于搞社交活动的能人。有人说他比孔子还高明,他坚决地予以辨止,忠实维护孔子的声望和地位,孔子死后,他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子贡又善于经商,是春秋时代的著名富商。孔子说:“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臆,推理)则屡中。”②

2、孔子简介资料和主要经历

(1)、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

(2)、公伯缭(寮)。鲁人,字子周。《论语》中提及一次。《宪问》篇中记载公伯察曾向季孙氏告发子路,鲁国的大夫子服景伯(一说子服景伯也是孔子弟子,参见本《附录》第九十三)为此要杀公伯寮,但被孔子制止。

(3)、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4)、不论民族国籍孔氏族人由于通婚等原因入籍少数民族者,以及迁徙海外入籍他国者,此次均收录,如元朝迁居韩国的高丽派,现有8万人,有5万人入谱。近代又有很多族人迁居东南亚和欧美各国。

(5)、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6)、在1745年的文章中,伏尔泰既未谈及孔子的思想,亦未触及儒家典籍。这就充分说明了此时的伏尔泰尚未深入研究儒家思想。而这个事实同样也解释了为何他笔下的第一个孔子形象会被描述成一个宗教首领。对于孔子思想在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伏尔泰此时显然尚未真正了解,他只是简单转述了耶稣会神父们对孔子的介绍而已。而耶稣会士们面对“礼仪之争”中敌手的攻击,出于自卫的目的,则竭尽全力将孔子与宗教问题紧密捆绑在一起。

(7)、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形式独特。孔府档案既有公文、又有私家档案,这是因为衍圣公府不是一般的封建世袭公爵的府第,它不仅拥有大量的历代封建王朝所赐予的祀田(约二千余顷),征收税款,还设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机构,拥有相当大的政治权力。曲阜知县,均系孔氏世职,至清乾隆年间才改由异姓充任,但还是听命于衍圣公府。此外,衍圣公还有权审讯各种讼案。正由于衍圣公府的这种特殊地位,使它保存有不少它本身形成的私家档案和与历代封建王朝来往的公文档案文件,在中国历史档案中较为稀见。

(9)、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10)、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1)、鲁定公九年,51岁的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一年后做司空,再升为大司寇,期间亦行摄相事。

(12)、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里面宣扬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13)、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14)、19岁时孔子为鲁国贵族季孙氏做文书、委吏和乘田等小吏,管理仓储和畜牧。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

(15)、孔子为圣,圣者之圣。纷争之春,多事之秋,乱世间,圣人傲立。其对自身的感怀,对社会的关注,对教育的投人,对文化的贡献,仅有一项便可傲立于天地,何况全才乎!

(16)、此后,伏尔泰在大量作品中更详实地介绍了孔子及儒家典籍,甚至直接征引中国智者的语录。这充分说明了,在“反无耻之战”中,他确实是更加用心地研读所有能找到的相关著述的。

(17)、记者:南美与中国相距遥远,但南美文学却在中国推广开来并取得了很大的民众基础,您认为是什么情况促成的这一结果呢?

(18)、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19)、63岁时,在陈蔡之间,孔子师徒被围困绝粮,许多弟子因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到达楚国,楚君欲重用孔子,并欲封500里地给孔子,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只好离楚返卫。

(20)、孔子一生不得志。但孔子不畏惧,不逃避,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对待人生。在乐天知命、通达自得上孔子并不比老庄差。“孔颜乐处”是对这种处世态度的概括。

3、孔子简介资料大全50字

(1)、诚信是治政之道。古人认为,治理国家,掌握政权,必须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否则就会自取灭亡。孔子讲:“民无信不立。”是说人民不信任政府,政府就无法立足。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说,足食、足兵、民信这三项,让你去掉一项,你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首先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在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还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粮食。因为没有粮食最多不过死亡,自古以来人就难免一死,而人民对政府没有了信心,政府就站不起来。(《论诚实守信》节选)

(2)、尧曰第二十(主要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3)、对他做的那样。”伏尔泰的尊孔敬孔不只停留在口头上,且付诸行动。根据散落在伏尔泰作品中的各种片段描述,我们可以推知,为了能向中国“哲学家之王”表达敬意,伏尔泰在他拥有的三处住宅的每一处都设了一间“孔子室”。1760年,当杜尔哥到伏尔泰在瑞士日内瓦的寓所“快乐庄”拜访时,伏公安排他的贵宾住在一间挂有孔子像的房间里。

(4)、面对这样的攻击,耶稣会士们不得不起而反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国礼仪之争”。在这场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争论中,两个阵营的传教士们写出了大量的书信、论文、回忆录、书评……其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宗教范畴,涉及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技……尽管论战的每一方都夸大了自己所熟悉和更具说服力的方面,但将他们所写所言综合和总合起来,倒也向欧洲人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华帝国的方方面面。当然,在所有这些关于中国的描述中,耶稣会士们的作品影响面更广,功效也更大。这既得益于他们能获得生动及时的信息——因为他们在中华帝国的上层社会编织了足够深广的关系网,也得益于他们掌握着大量丰富真实的资料——因为他们一般都精通汉语,有较好的中国文化修养。

(5)、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6)、“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孔子认为说话是进德、修业、治国的大事。孔子也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它是你个人形象的一种很重要的外在体现。语言平和、平静、平稳,会让你增加个人魅力,会让人感觉到你内心的沉稳与强大。

(7)、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唐)唐玄宗: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槛奠,当与梦时同。《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9)、孔子路过泰山,见有一位妇女在坟莹旁痛哭哀号,于是询问。妇女回答说:“我的公爹被老虎吃了!”孔子让子路问道:“为什么不离开这个地方呢?”妇人回答道:“因为这里没有苛捐杂税的暴政。”孔子对随从的弟子们说:“苛政对人的危害,有甚于猛虎啊!”

(10)、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11)、学而第一(主要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12)、■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13)、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14)、教育思想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15)、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6)、20岁时,孔子开始当“委吏”,管理仓库。第二年,孔子开始当“乘田”,管理畜牧。

(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比慎其所与处者焉。”

(18)、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9)、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20)、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 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孔子简介资料100字

(1)、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2)、阳货第十七(主要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3)、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

(4)、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5)、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主张,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态度中。

(6)、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7)、显而易见,伏尔泰描绘的这第一个孔子完全就是个中国的宗教首领。

(8)、60岁时,孔子经过郑国到陈国。在郑国首都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9)、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10)、公元前497年,55岁时,孔子开始周游列国。这年春天,孔子到达卫国。十月,孔子受谄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路经匡地,被围困。后经蒲地,遇公叔氏叛卫,孔子师徒又遭围困。后又返回卫都。

(1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12)、孔子的思想得到了两位重要的哲学家孟子(或孟子)和荀子(或荀子)的进一步发展和编纂。孟子都认为人的道德感和正义感使他有别于其他动物,而孟子则阐述了人性本善的信念,而荀子虽然不是相反的立场,但对人性的看法略显悲观,因此他强***育和仪式对于让人们走上正确的道德轨道的重要性。

(13)、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14)、有学者认为:拉近这两位启蒙大师距离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对中国共同的热爱。当杜尔哥仍是行政法院审查官时,他已与伏尔泰讨论过关于中央帝国的话题”。1761年杜尔哥被任命为利莫日总督。出发前,他写信给伏尔泰说:“自从我有幸收到您写给我的信,我自身就发生了变化……我被派往利莫日。我原本非常希望去格勒诺博尔,那个地方使我较容易到孔庙去朝拜几次,并能聆听大司铎的教诲。”法国的格勒诺博尔市距日内瓦只有区区百十公里的路程,而杜尔哥信中所说的“孔庙”实则就是“快乐庄”里的一处小礼拜堂,伏尔泰在那里面悬挂起了先师孔夫子的画像。至于“大司铎”,那自然就是伏尔泰本人。由此看来,在启蒙思想家心目中,伏公俨然就是儒学在法国的代表,一位可执掌“孔庙”的大主持。

(15)、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

(16)、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介绍孔子的文章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排行老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孔子全身画像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①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②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而民众不富足,国君没有富足的.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教育思想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美学思想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也是形式与内容的统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来,把文学艺术当作改变社会和政治的手段,陶冶情操的重要方式.并且孔子认为,一个完人,应该在诗、礼、乐修身成性.孔子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影响巨大.。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庚戌)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

(17)、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8)、在孔子看来,柳下惠的选择是对的,鲁人的选择也是对的。(《〈论语〉所见之孔子人格魁力》节选)

(19)、最后一层意思则是人本主义。它超越了伦理,要求人们对人学进行哲学反思,探索“人之所以为人”,怎样为人,人为何和怎样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协调。